知道海關人員和黑心商人勾結,讓高風險的日本食品進入台灣,確實令人擔心。
立法院曾經有立委,把衛福部與原子能委員會的立法院報告內容,直接交給我看,其中提到國內目前對於日本的輻射食品中,輻射強度半衰期很長,而且生物半衰期也長的放射性核種,特別像是高生物累積性的鍶90等,因為它是只放射beta射線(無gamma射線)的核種,更因為測定前處理困難,所以因為麻煩,無法進行此核種的測定,而改用了測定銫137,碘131等,有gamma放射性強度的簡單的測試法代替。這就更令人擔心啦!放射性核種的危害,放射強度環境半衰期與生物半衰期都要考量的。
碘131,生物半衰期8到100天,依生物目標器官而定;銫 137,生物半衰期大約100天,經過了七個生物半衰期的時間,這些核種放射性強度,因為從食材生物(如蔬果,魚,肉,穀物…)代謝排放掉,或許多數測定不出來,或不在食材生物中了,除非是新近被污染的食材(日本是2011/3/11發生災變的!)。
但是像是放射性強度半衰期長達近30年,生物半衰期可以長達幾十年的鍶90,仍然會存在食材生物內,因為我們用來當作食材的生物,無法迅速將其排除體外,而我們的把關單位,又無法進行此類放射性核種的測定。甚至用簡單的測定方法,讓我們誤以為已經安全了。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。
立委民代可能不明白科技事實,被蒙蔽了!但是廣大的百姓不可不小心,沒有測出輻射值,有可能是用了【馮京當馬涼】的低階測定法,科技測定技術不斷的在提升是有它的目的地的。
我會擔心5,6年之後,台灣百姓的骨癌,血癌,淋巴癌,…的罹患人數,會因為這一連串的失誤而增加。喜歡做流行病調查研究的學者是有題材,可往這方面努力。然而,責任在誰呀?為何沒有人在乎?真的沒警覺?你們告訴我?
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Food Safety Related- 46, 沒測到?等於安全?等與沒有?談輻射食品測定。
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
Food Safety Related-45, 百姓愚,社會自然愚也!基礎核輻射關念,現說明!
很簡單的討論一下輻射線的效應與政府欠我們甚麼:
用我以前上核化學,與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課,第一節課內容,簡單的說,原子核裡面有中子與質子存在,前者不帶電,後者帶正電,所以質子間因為電性相同,彼此會互相排斥,所以當有些原子核中,質子與中子的比例相對太高,這樣的原子核就會有不穩定的現象,而容易產生核分裂。核分裂用來發電,也就是有大核分裂成小核!
然而,分裂之後,兩個小核的重量(質量)和,會小於原來大核的原始重量,造成所謂的質量虧損,所虧損的重量變轉換成為巨大的能量, E = M x C x C ( C是數目字很大的光速 ),這稱為質能互換,而這些能量變可能以不同的輻射線,釋放到周遭環境,不同的輻射有不同的特性,對於周遭環境與生物的影響都不同,也就是有不同的相對生物效應。
更簡單地說,當一個大原子核分裂成兩個小原子核,叫做衰變一次,因為由大變小,而且也釋放損失了能量。大家說常常聽到的輻射強度單位,貝克,就是用來計算衰變次數的輻射強度單位。但是除了考慮輻射強度之外,更重要的,還要考慮輻射線的能量大小!因為不同的原子核,同樣的一次核子衰變,可能產生不同的能量,不同種類的輻射線。於是,當同時考慮輻射線的強度與能量的時候,必須延伸出另外一個單位,雷得。
但是,如同剛剛所講過的,每一種不一樣的輻射線,有不同的環境與生物效應,alpha, beta, gamma, X 光,中子,⋯都有不同的效應產生,這些效應更是我們關注的。於是在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,不同的輻射線之相對生物效應因素,於是也產生了新的科學輻射單位,便是用來說明輻射劑量的,侖目。為了使用上的方便與通用性,另外一個輻射劑量單位,西弗,和它的幾個次級單位,如毫西弗,微西弗,也常常被使用。一個西弗等於一百個侖目。
在這裡值得大家關切的是,政府通常會公布的輻射單位是貝克,也就是放射性強度單位,大致上來說,我們現在要求一些食品在 370 貝克以下,日本自己要求在100貝克。這中間有兩百七十個貝克的差距!要了解這個差距所代表的意義,必須要了解輻射線來源的核種,以及輻射線種類與能量,才能夠更進一步了解輻射線的環境與生理效應!
請問在這個方面,衛福部,食藥署,與原子能委員會,做到了嗎?能夠做到嗎?更重要的是有做嗎?